上世纪40至50年代,农民使用的秤是沿袭以前的计量单位16两秤。8两才是半斤。“半斤八两一个样”成为当时很流的一句俗语。后来泛化到形容两个相等的物体或人(在年龄大小、身体高低、重量、形状、能力等方面)一个样。
现在我们的计量单位是每斤十两,以前是每斤十六两,斤和两的对应关系比较复杂。人们编了一套斤求两、两求斤的口诀表。人们常说的不负责任的话“一推六二五”,即一两重相当于十六两制的0.0625斤,同时也形容人们对事情一推了之。
16两称的由来和使用,有多种说法。比较通常的说法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,负责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是丞相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,但在重量方面没了主意,他实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两定为一斤才比较好,于是向秦始皇请示。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:“天下公平”,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,但并没有确切的数目。李斯为了避免以后在实行中出问题而遭到罪责,决定把“天下公平”这四个字的笔画数作为标准,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两。谁知这一标准在此后两千多年一直被沿用。
第二种说法是春秋时范蠡发明了十六两制的称。范蠡是中国商道的祖师爷,典型的慧智共运型商人。他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商业上,他都是成功的,真正做到功成后急流勇退。据说他发明了十六两制的称。这里面含有道德的内涵,这个设计象天法地,采用南斗六星的主生和北斗七星的主死,来作为秤杆的标记。一颗星就是一两重,十三颗星就是一斤,这就是最早的统一计量工具——称。他还前瞻性观察到,追逐于利者常为利而亡,逐利很容易败丧经商者的道德品质和摧毁经商者的道德品格。为了避免德性较差的商人缺斤少两,丧失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品格,范蠡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,还加上福禄寿三星,以十六两为一斤,并且告诫商人,缺一两的时候,就折福;如果缺二两,就折禄;缺三两,就折寿。将每个人自身的福禄寿和家庭的福禄寿,直接与这个称量是否公平捆绑在一起。
中国古代最常用的斤两之间关系可以理解为8进位,最根本的原因是便于均分,古人一开始还没有小数的概念,一斤(16两)均分成8两,8两均分成4两,,,2两均分成1两。都是两的整数倍,不会出现小数。这是古人采用二进制的例证之一。据说现代计算机的发明是受到我国二进制的启发。
司马迁在《史记》里就有一句名言: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”这两句话高度概括了商业活动对人心的腐蚀。在没有道德驾驭心灵的时候,单纯的商业发展和经济开发,对个人和社会都是一种危险的倾向。
南宋数学家杨辉在他的《日用算法》(1262年)中编造了 “斤价求两价” 的歌诀: “一求,隔位六二五;二求,退位一二五;三求,一八七五记;四求,改曰二十五;五求,三一二五是;六求,两价三七五;七求,四三七五置;八求,转身变做五。” 意思就是一两等于0.0625斤,二两等于0.125斤……到了元朝,伟大数学家朱世杰的《算学启蒙》(1299年)书中,推进成下列的十五句: “一退六二五,二留一二五,三留一八七五,四留二五,五留三一二五,六留三七五,七留四三七五,八留单五,九留五六二五,十留六二五,十一留六八七五,十二留七五,十三留八一二五,十四留八七五,十五留九三七五。”
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,度量衡变动很多,又需要根据当时一斤等于多少克来换算,请查看《历代度量衡简表》。如:秦代至西汉1斤相当于258.24克,隋代初期1斤相当于668.19克,隋末1斤相当于222.73克等。 另外,根据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佑铜则,自记重一百斤,实重64公斤。那么每斤相当于640克(《历代度量衡简表》的标准是596.82克),跟汉代258.24克相去甚远。
1959年6月25曰国务院发布《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》,确定米制为中国基本计量单位,在全国推广使用,保留市制, “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,因为折算麻烦,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。” 中药计量仍袭旧制不变。
从1979年1月1曰起,中药计量单位也改用了米制,用 “克、毫克、升、毫升” ,不用 “两、钱、分” 等。 “钱”换算为“克” ,近代以来普遍采用的换算方式是:500克(1斤)÷16(旧制十六两为一斤)÷10(旧制十钱为一两)=3.125克(1钱),一些中医院校教材中也是这样的算的(此换算方法实际上并不正确)。
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,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,变化较小,一斤基本在595克左右。直至1929年推行计量改革,将旧制595克一斤改为500克一市斤。还应特别指出,1929年和 1959年的改制中,均将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对待,仍袭旧制不变。这样,从明代到1979年,钱换算为克的正确公式应为595÷16÷10,1钱约等于 3.72克(3.71875克)。
【版权声明】汽车时代网提醒您:请在浏览本网站关于《半斤八两一样重吗(半斤八两一两多少克)》信息时,请您务必阅读并理解本声明。本站部分内容以及图片来源于商家投稿和网络转载,如网站发布的有关的信息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,邮箱:chief-editor#autotimes.com.cn,我们会尊重您的决定并当天作出删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