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缘由
近日,《经济观察报》以《每天新增23万:他们是如何“被5G”的》报道了这么一个投诉案例:
《北京商报》的文章《联通强硬回应被5G:符合协议 合法合理》虽然用了另一个化名“张先生”,但实际介绍的是同一个案例。用户和联通的焦点所在是融合套餐中的这一个规定,“套餐内主5G号码25天不激活,融合套餐须解除,套餐内宽带资费变更为对应速率的标准单宽带包月资费”。
北京联通认为自己是“严格按照套餐协议做事,完全合理合法”,但律师认为这是一种不合规的“格式条款”。
二、用户和联通分别的利益诉求:
用户:我想以较低的价格用500M宽带,但不想再办一个手机号。
联通:如果你选择了融合套餐,套餐包含了宽带和5G,5G号码必须激活,否则就“没有融合”,应该解除融合套餐,按标准单宽带包月资费。
《经济观察报》认为用户是“被5G”了,其实,这是误解,因为这种要求同样适用于4G融合套餐。
三、造成利益冲突的根源:组合套餐比单个业务资费还低。
北京联通官网“智慧沃家全家福5G版资费”如下:
而5G套餐,目前北京联通执行的套餐为:
包含40GB700分钟语音的5G套餐,需159元,只是所包含的分钟数低于上面166元的融合套餐。或者说,对于电话多的用户,166元40GB流量1500分钟语音,比159元的5G套餐还便宜,对于电话少的用户,差异不大。不过,通过一些渠道购买5G套餐的话,可能有折扣。
再看看北京联通官网500M宽带报价:
没有500M宽带单月报价,按半年期费用,不含100元一次性工料费,平均每月178元,一年期相当于交10送2,两年期相当于交18送6,三年期相当于交24送12。也就是说,北京联通这款融合套餐比单独购买其中的500M宽带还便宜。
通过以上数据,可以看出,联通5G融合套餐,比单独申请宽带还便宜,因此,会有不少用户为了办宽带而申请了融合套餐。事实上,各地联通也主推4G或5G融合套餐。对大多数用户来说,多个号码作为上网的副卡,有几G或几十GB流量,没啥坏处。也有用户用不着,但只好接受了。当然,也有像上面的这位先生这样的,既想有融合套餐的低资费,又不想用融合套餐中的某个业务。可北京联通不干了,说用户违约。
硬塞给用户业务,不用还不行。这样的例子在运营商的业务中一直存在,不过以前强制使用的是增值业务,现在强制使用的是基本的移动通信服务。背后的原因:为了拉动某项内部考核指标更好看。更深层次的原因是:1、运营商某些业务对用户吸引力不足,如果不强制,使用的人就会变少;2、运营商有一些和收入、利润一样重要的考核指标;3、在竞争环境下,运营商设计套餐的“精算师”,拿不出一套能促进用户使用某项应用的办法,只好采取“用金钱换使用”的做法。
去年年底,作家六六在微博炮轰上海电信,也是类似的原因。
从图中可看出,融合套餐可以“免费”提速,但是并不是直接减免,而是先收15元的“宽带提速包“,然后,如果用户当月套餐中的手机流量超过10GB,次月返还这15元,如果你没用够,则不减免,用户用这流量是刷剧还是工作,那无所谓。然后,用户的月均流量(DOU)就增长了。
四、运营商强制要求用户使用套餐中的业务合理合法嘛?
这个要求过分了。即使合同中有明确规定,仍可能被认为是强加的“格式霸王条款”而作废。不仅不合法,也不合理。运营商设计套餐应该保持一个基本原则,在环境类似的情况下,多用多花钱,少用少花钱,而不是多用少花钱,少用反而要多花钱。运营商自己的KPI不应该通过合约捆绑到用户头上,让用户心甘情愿多用,才是理想的做法。
附:中国联通各省的宽带价格很乱,在不少省市的官网找不到单独宽带的资费。在江苏联通,宽带入门价格360元100M一年,在广西联通,500M单宽,960元1年,1500元2年。而在辽宁联通,100M宽带,1100元1年。在上海市联通官网的报价中300M宽带 “618期间”800元/2年:
同样是中国联通的融合套餐,各省推出进度有很大差异,不同省市的套餐差异也不小。黑龙江联通最低档到了129元含30GB流量700分钟语音+300M宽带。
而同处东北的辽宁联通官网宣传的5G融合套餐的起点价格是269元含60GB流量1000分钟+500M宽带。
【版权声明】汽车时代网提醒您:请在浏览本网站关于《宽带一年多少钱(联通宽带360元一年办理入口)》信息时,请您务必阅读并理解本声明。本站部分内容以及图片来源于商家投稿和网络转载,如网站发布的有关的信息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,邮箱:chief-editor#autotimes.com.cn,我们会尊重您的决定并当天作出删除处理。